【短講】東地中海青銅時代考古的重要發現及其意義-臧振華教授

前言
舊大陸有四大古文明,分別是美索不達米亞、古埃及、古印度、古中國,今聚焦在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,並以東地中海地區為核心,探討青銅時代考古的重要發現及其意義。東地中海作為歐亞非三大陸的交會之處,是古代人遷徙的必經之地,而目前西亞最早的人類,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晚期,此發現可見證當時現代人類──智人已到達近東,並以狩獵採集為生。
舊石器-新石器時代
納圖夫文化 (Natufian) 是西黎凡特地帶介於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之間的考古文化,距今約15,000至11,500年,這種文化的特點為在農業之前就已有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方式。而埃裡科 (Jerico) 在西元前10,000年前還是納圖夫文化狩獵者聚集的營地,直到西元前9600年左右,新仙女木期 (Younger Dryas) 寒冷和乾旱氣候結束之後,該地區才開始出現了全年定居的聚落。Çatalhöyük則是位於土耳其中南部的一個占地32英畝的新石器時代遺址,年代在西元前6500年至西元前5500年間,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,其特點是農業發達,貿易廣泛(尤其是黑曜石貿易),並擁有壁畫寺廟、泥磚防禦工事和房屋,且另有母神形象。
東地中海地區的青銅時代
人類早在6,000 BC 就開始冶煉銅,此時是銅石並用時代(紅銅時代)。考古證據顯示,從紅銅到青銅時代的轉變發生在3300 BC,青銅器的發明結束了石器時代。廣義上,學者們傾向將近東青銅時代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:青銅時代早期(西元前3300-2100年)、青銅時代中期(西元前2100-1600年)和青銅時代晚期(西元前1600-1200年)。
約西元前3300-1200年,東地中海沿岸四個主要地區:希臘、安納托利亞、迦南和美索不達米亞已經進入青銅時代,意謂著該地區人民已經會使用、生產或交易青銅。蘇美文明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文明,社會結構複雜,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。在古埃及,青銅時代始於先王朝時期。在古希臘,有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、位於希臘大陸的邁錫尼文明,及基克拉迪群島的基克拉迪文明,這三種文明在不同時期獨立發展,同時又相互聯繫,並與埃及、美索不達米亞、小亞細亞和黎凡特等其他地區發生交流。
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,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。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複雜的城市,公元前1450年開始衰落,公元前1100年左右結束。它代表了歐洲最早之進一步發展的文明,留下了眾多龐大的建築群、精巧的藝術,以及文字書寫系統,並與地中海大部分地區進行貿易網絡。
考古學家亞瑟‧埃文斯 (Arthur Evans) 爵士於1900-1930年之間,發掘出位於克里特島北邊的Knossos遺址。該遺址主要由米諾斯人所建造高達四層樓的大型精緻宮殿所組成,擁有精緻的管道系統和裝飾壁畫,然宮殿的功能仍不清楚。從考古證據顯示,該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定居,最終成為米諾斯文明的禮儀和政治中心。這座宮殿最終在青銅時代晚期的某個不為人知的時間(西元前1380-1100年)被遺棄,原因不明。
邁錫尼文明位於希臘大陸,主要分佈在希臘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,在西元前1650-1200年之間蓬勃發展。邁錫尼人是最早的希臘人,也是最早使用希臘語的人。邁錫尼人受到位於克里特島的早期米諾斯文明的影響,這種影響在邁錫尼宮殿、服裝、壁畫及其書寫系統(稱為線性B)中可見一斑。
東地中海地區青銅時代的結束
東地中海地區青銅文化在西元前12-13世紀衰弱崩潰:宮殿系統瓦解,主要建築群被毀而未重建;一些聚落被摧毀,另一些被遺棄;文字在該地區不再使用。青銅時代崩潰的原因引起許多研究,包括:可能是由自然災害、氣候變化、政治和社會動盪、人口過剩、神秘海洋民族的入侵或多種因素的組合造成的貿易中斷、地震和饑荒等自然災害、叛亂和入侵。
研究意義
在東地中海青銅時代,貿易是決定該時代政治、社會和經濟活力的關鍵機制。基於考古證據,長期以來,研究主要圍繞貿易研究的核心主題,特別是金屬資源的來源和目的地,以及陶瓷器及其內容物的分佈。
公元前3000年中期,航行的遠洋船隻在黎凡特、埃及、塞浦路斯和安納托利亞之間航行,到青銅時代晚期(約公元前1700/1600年之後),東地中海的海運貿易使該地區成為經濟中心,愛琴海、迦南或埃及的貿易使東地中海航海變得更加複雜,涉及多個經濟和社會交流網絡中的許多不同民族。那麼,誰參與了這些海上冒險嗎?誰建造了進行海上貿易的早期船隻,又是誰擔任船長?誰駕駛它們?哪些港口最適合海上貿易?航海、捕魚、海洋資源開發和相關海洋事務還有哪些其他證據?這都成為該地域水下考古的重要課題。